News Center
日期:2025-08-29
当医学的极限遇到生命的脆弱,我们选择用专业与温度,为患者点亮最后一程的光。2025年2月,被外院诊断为临终状态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柳奶奶(化名),辗转来到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。谁也未曾想,这份跨越生死的托付,让我们得以用近六个月的精心守护,为她铺就了一条圆满的生命归途。
入院时,老人已处于卵巢恶性肿瘤晚期,因大面积脑梗塞陷入昏迷状态,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,生命体征极不稳定。家属红着眼眶和我们说:“我们不求奇迹,只希望她能少受点罪。”这句朴实的嘱托,成了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心中沉甸甸的责任。我们深知,对于晚期肿瘤患者而言,医学或许无法逆转病程,但“让生命有质量地延续”,本身就是我们医护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。
科室医务人员针对高龄重症的特点,从基础生命支持到危急重症抢救,层层递进应对病情挑战,同时给予改善脑循环治疗,为脑组织提供稳定血氧供应;针对入院时存在的电解质紊乱及低蛋白血症,制定阶梯式纠正方案,定期监测生化指标,逐步将各项指标拉回安全区间。
入院一周后,治疗效果逐步显现,患者从原本昏迷状态逐渐到模糊状态,从对外部刺激无反应,转变为能准确追随家属和医护人员的手势。虽因梗塞导致失语,无法用言语表达需求,但能通过眼神、眨眼传递会意。这些正向反应让医护人员与家属都看到了希望。治疗过程中,病情多次出现“急转直下”的险情,但在医护人员的及时处置与精心护理中转危为安。
“有时去治愈,常常去帮助,总是去安慰”。病情稳定后,我们开始侧重“康复性护理”,每日协助患者进行肢体被动活动,防止肌肉萎缩;指导家属通过肢体接触、轻声交流等方式强化患者的情感感知。柳奶奶虽不能言语,但每次看到医护人员走进病房,她都会眼神追随我们的一举一动,有时也会遵循我们的口令用微弱的力量握住我们的手指——这个小小的动作,既是对治疗的认可,也是我们坚持精细化救治的动力。
令人动容的是,在这近六个月的时间里,柳奶奶见证了孙子喜结连理,孙女大学录取的好消息。
2025年8月的一天,柳奶奶在医护人员和家属的陪伴中安然离世。几天后,家属捧着两面分别写有“大医精诚 仁心仁术”和“细心耐心责任心 白衣天使显真情”的锦旗来到科室,哽咽着说,“原本以为老太太活不过一个月,是你们让她体面地又度过了近半年的时光,亲眼见证了孙子孙女们的幸福时刻,老人走得没有遗憾了。”这两面锦旗,是家属对我们诊疗能力的认可,更是对我们人文关怀的肯定。
医学也是一个人文学科,治疗上或许有极限,但温暖没有,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温柔以待,即使是最后的旅程,也应当充满阳光与尊严。未来,我们也将继续带着这份敬畏与温度,以专业与仁心,为更多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诊疗服务,让每一段治疗过程都能被温柔照亮。
图文 | 医疗部 鲁玉梅
审核 | 医疗部 王会宁
编辑 | 宣传科 薛伊
满意度调查